2025年3月的乌镇发布会上,一汽奔腾以"为生活添悦意"的slogan推出新能源序列首款车型悦意03,试图用9.29万元的起售价冲击紧凑型纯电SUV市场。试图用价格和配置的堆砌撕开新能源市场的裂缝。然而,当消费者面对比亚迪元PLUS、吉利银河E5等竞品时,奔腾的品牌光环似乎仍被笼罩在一片失语的迷雾中。看似诚意满满的背后,却是自主品牌集体承压的残酷现实——当新能源赛道进入淘汰赛阶段,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的后来者,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。
奔腾面临的发展困境由来已久。2024 年,奔腾燃油车总销量仅 6.7 万辆,尽管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55%,却过度倚重奔腾小马等单一车型,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。作为 “共和国长子” 的央企,奔腾的品牌声量与其身份严重不符:2024 年全年销量仅为红旗品牌的四分之一。主力车型奔腾 NAT 长期依赖网约车市场,在 C 端消费者中的存在感极低。 品牌认知上的断层,使得尚未上市的悦意 03 背负着 “信任赤字”。即便悦意 03 定价较元 PLUS 低近 3 万元,奔腾 “设计保守”“技术迭代缓慢” 的固有印象,仍成为消费者心中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。 续航“伪命题”与错位竞争陷阱 悦意03标榜的565km续航看似亮眼,实则陷入技术定义与用户感知的割裂。其11.8kWh/100km的超低电耗虽为同级最优,但实际续航表现仍受制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衰减特性,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早已通过市场验证。更关键的是,10-15万元级纯电SUV市场的用户核心诉求已从“续航数字”转向“全生命周期体验”——包括补能便利性、二手车保值率及品牌服务生态。悦意03虽推出“终身质保无捆绑”政策,但一汽奔腾薄弱的服务网络与用户运营能力,难以支撑长期承诺的可信度。 竞品车型如广汽埃安Y已全系标配弹匣电池技术,在-20℃环境下仍能保持85%以上的续航能力。更关键的是,悦意03的电驱系统虽然采用华为技术,但122kW的最大功率仅相当于主流1.5T燃油机水平,0-100km/h加 |